色譜柱作為色譜分離的核心部件,其性能直接決定分析結果的準確性與重復性。科學的保養可顯著延長柱效、減少故障頻率,以下從使用規范、清潔維護、存儲管理三方面系統闡述保養要點:
一、嚴格遵循使用邊界條件
pH值管控
硅膠基質填料耐受pH范圍有限(通常),超出此范圍會導致鍵合相水解脫落。需嚴格控制流動相pH,必要時選用耐堿專用柱(如聚合物基質)。
示例:酸性化合物分析優先選擇pH緩沖鹽體系,避免純酸直接進樣。
壓力與流速控制
避免長時間超壓運行(≤最大承壓值),高壓易加速填料塌陷;初始使用時逐步升壓至工作條件,防止突然沖擊損壞柱床結構。
流速設置不宜超過推薦值(),高流速雖縮短分析時間,但加劇填料磨損并降低理論塔板數。
溫度管理
高溫可改善復雜組分分離度,但長期高溫(>60℃)會加速固定液流失。建議僅在必要時提高柱溫,且每次升溫幅度不超過5℃/min。
二、周期性清洗再生方案
常規沖洗程序
每日分析結束后,先用初始流動相低流速沖洗30分鐘,再用含5%-10%乙腈的水溶液沖洗掉疏水性污染物。
難洗雜質可采用梯度淋洗:從高水相逐步過渡到高有機相,利用溶劑極性變化剝離殘留物。
深度再生技術
脂溶性污染物堆積時,可用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(如吐溫-20)配制成的溶液低速沖洗;
金屬螯合物污染可通過0.01M EDTA溶液(pH=3)在線洗脫;
強保留物質可嘗試甲醇-乙腈-二氯甲烷混合溶劑反向沖洗,但需確認填料兼容性。
禁忌操作警示
禁止使用鹽酸/磷酸等強酸直接沖洗未封尾色譜柱;
避免超聲波震蕩清洗填充柱,可能造成填料松散。
三、規范化存儲與啟用流程
短期封存(1個月)
置換為乙腈/甲醇(95:5)保存液,抑制微生物生長;垂直懸掛存放,避免填料沉降不均。
重啟激活步驟
棄去前端廢液后,先用初始流動相平衡2小時,再進樣標準品驗證柱效恢復情況。若出現拖尾因子異常,需重復再生流程。
通過建立標準化操作規程(SOP)、定期進行柱效評估(如USP理論板數測試),可將色譜柱使用壽命延長。當理論塔板數降至初始值70%以下時,應及時淘汰舊柱,避免影響數據可靠性。科學的保養投入可大幅降低單次分析成本,提升實驗室整體效率。